地方化後殖民:在地經驗、認識空間與實作本體論

作者資訊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陳嘉新〈什麼是後殖民科技研究中的後殖民? 淺論其主張與啟發〉(以下簡稱陳文)以耙梳Sandra Harding 的「強客觀性」主張與Warwick Anderson 的「刪節號下的殖民」概念,歸納既有原住民的知識與技術、發展與現代性,以及重新檢討殖民概念等研究方向,並討論本地乃至於東亞情境下的東亞特色、後進國概念與對稱性原則主題。陳文也試圖以傾向Harding 的「認識論政治」與傾向Anderson「對稱地描繪事物的移轉」歸納本地學者的相關研究。
 
  最後,陳文引用Rudolf Mrazek 提到的「八隻小雞」問答,期許未來不斷層層叩問轉述與翻譯中堆疊的後殖民謎團,並建議地方化後殖民(provincializing postcoloniality):
 
把後殖民科技研究當成是思考研究個案的敏感化概念或者啟發性原則(heuristic),把它用來提出激發思考的問題與等待測試的假說,而非把它當成是僵化的分析架構或解答問題的公式(陳嘉新,2017:210)。
 
  整體而言,陳文的討論有其理路,而其建議與期待也十分值得肯定。更重要的是,本地STS 發展有一段時間,相較於後殖民議題在其他知識領域如文學、文化研究的蓬勃,以及STS 領域對各種議題的探索速度,陳文是少數專文評述後殖民STS,並探討本地與東亞脈絡下的相關問題性與研究,相當值得重視。
 
  大昕主編邀請我對陳文作延伸討論,因我已在他處以不同架構討論後殖民STS 文獻與在地研究,不宜在此贅述(Lin and Law, 2017)。以下僅呼應陳文的地方化後殖民,提出個人扣問的方向......
引用: 
《科技、醫療與社會》第25期,頁221-232,201 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