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科技工程醫療

女性的科技參與:臺灣與歐盟現況比較

作者資訊
彭渰雯
莊喻清
何忻蓓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育與諮商心理學學院諮商心理學學程博士生
女性在科技領域的偏低比例,大約從1970年代起就受到西方女性主義學者的關注,但是對於科技領域中的男女人數之統計與分析,目前國內少有相關文獻。為了填補此一基礎資料的缺漏,本文首先介紹性別與科技統計的相關定義與國際標準,以及目前架構相對最為完備的歐盟性別科技統計專書She Figures。接著,透過次級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本文呈現並比較臺灣與歐盟的女性在科技教育和就業方面的參與情形,並且從性別隔離、管漏效應等相關理論觀點,進行初步的描述分析。
  經過比較可以發現,在教育方面,歐盟和臺灣都在碩士升博士階段出現女性流失的管漏現象,且工程學科的男多女少現象在進大學前就已經出現,臺灣程度又比歐盟嚴重。而在就業方面,則發現兩地科技人力就業部門的選擇均有「男企業、女高教」的分隔,而工程領域的就業女性比例過少、且層級愈高女性愈少的現象,顯然是目前台歐均面臨的最主要性別問題。另一方面,本文指出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發人力也有「女多於男」的水平隔離趨勢,只是因為女性人數較少,此問題較被忽視。但隨著管漏效應的改善,可以預見未來水平隔離會是性別與科技問題與政策的主要挑戰。
 
引用: 
《科技、醫療與社會》,第22期,頁225-274,2016年04月出版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