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化與具體化

遊走於理論與實情之間:一項經濟模型操作的案例研究

作者資訊
陳思廷
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經濟理論針對目標現象所作的一些斷言經常與發生在真實經濟世界中的目標現象不一致,這個情形時常困擾著經濟理論學者,並且也常常引發經濟理論學者與經濟方法論學者之間的爭辯。傳統解決這項爭論的方式是藉由將焦點放在討論經濟理論的不實在假設之關注上,以解決實在與理論之間的爭議。與以往方法論學者所認定的觀念相左,本論文以南茜.卡特萊特的起因說明模型為基礎,希望藉由回顧國際貿易理論之中的一項議題之一系列的理論構作,企圖來論述:就實證傳統的觀點而言,經濟理論學者在理論構作之中援引不實在的假設之作法,並非一項方法論上的瑕疵;而毋寧應將這項經濟理論建構之作法,視為是與物理學家在建構物理理論時,所使用的「對理想化條件進行部署與操控」一樣的作為。根據這項看法,經濟理論學者在理論模型之中引入不實在假設的主要目的是要作為一項控制裝置,以便將理論模型安全地隔絕於其他較不相關或較次要的干擾因素的影響之外,進而確保該已被保護了的理論模型能誘導出主要的目標現象。被保護的理論模型所推導出來的結論—亦即,經濟理論學者的主要目標即所謂的抽象的起因定律(或抽象的儲能宣稱)。若從這項觀點視之,「不準確性」(或「理論與實情之間常存在著不一致」)作為經濟理論的一項特徵也就不足為奇了。

引用: 
《科技、醫療與社會》,第9期
訂閱文章